•  

互联网时代,信息共享,共创辉煌!

政府信息公开网
  •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党群机构
  • 教学院部
  • 校务公开
  • 学术活动
  • 阳光服务
  • 校园风光
  • 全面教育
  亲子育儿:青春期社交难题你家孩子也遇到了吗
  •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党群机构
  • 教学院部
  • 校务公开
  • 学术活动
  • 阳光服务
  • 校园风光
  • 全面教育
协会动态

最新新闻

  • 亲子育儿:青春期社交难题你家孩子也遇到了吗...
  • 2020年度社会影响力在线教育品牌获奖名单...
  • 体验非遗文化传承传统技艺...
  • “A.I.老师”走进两省四社区,科大讯飞启动“...
  • 2020年全国外国语学校教学论坛暨说课观摩线上研...
  • 首届川渝职业能力建设发展论坛暨四川省职业技...
  • 荣获“年度公益案例”,视源股份未来教育集团...
  • 斑马AI课三周年:用创新引领行业持续发展...
  • 疫情之下留学生们进退两难 该何去何从...
  • 日本学生呼吁提高性同意年龄至16岁...
  • 考出十级就解脱?强调美育下学钢琴到底在学什...
  • 部分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办“全日制”学校...
  • 2021年河北省普通高校招生美术类专业统考考生须...
  • 食堂分次刷卡掩盖真实餐费 东南大学:已整改...
  • 如何让学校体育、美育强起来?各地逐步积累经...
  • 凝聚力量乘风破浪 后疫情时代新浪教育盛典展望...
首页 > 新闻资讯

亲子育儿:青春期社交难题你家孩子也遇到了吗

发布日期:2020-12-02 08:28:30

  上了初二的女儿,面对班级里的“小团体”邀请,如何选择才能继续保持自己的好人缘?扬子晚报心理周刊亲子QQ群里,一位家长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热热闹闹讨论亲子话题的群突然沉静下来,显然,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处理不好对孩子以后在校的学习生活都有影响。中华中学心理老师张雯也很慎重,先是在群里指导了一下如何应对,随后又写来一篇长文,文章中,张老师并没有全盘否定“小团体”的意义,但是当孩子遇到“小团体”危机时,父母和孩子的处理方式,确实有讲究。

  提问:孩子上初二了,昨天放学回来就不高兴,问她说班上女同学有小团体了,她在班上人缘还不错,跟每个同学相处得都还可以,在昨晚放学的时候,有几个女孩儿找她问到底跟谁在一起玩。孩子很困惑,不知道怎么处理,也怕得罪人。 这种情况家长怎么样去指导比较好?

  中华中华心理老师张雯先是在群里回复了这位家长:“你好,关于这个看似是‘送命’的题,孩子需要在回答的时候增加智慧度和灵活性,即可轻松化解。其实,女儿之所以被问这个问题,是因为问问题的孩子想跟你们家女儿做朋友,希望能得到你女儿正向的回应。所以孩子完全可以轻松友好的回答:‘我跟你们在一起啊’‘我跟我们小组成员在一起啊’,这样既不会扫了问话孩子的兴,又可以重新定义团体和友谊。其实所有孩子都渴望在团体中获得归属感,在团体中应该是安全自在的,而不是胆怯讨好或畏惧为难的。”

  事后,张老师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又给记者发来了一篇长文,张老师表示,人际关系问题是困扰很多孩子的一个重要的成长性心理课题,很多父母亦为此感到非常的焦虑和心疼。因为如何交朋友、交什么样的朋友毕竟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就算再着急再难过似乎也使不上太大的劲,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孩子为了人际关系问题而焦虑、烦恼、难过。其实,不仅是孩子,很多成年人在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上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人际交往是人在一生中始终难以逃避的重要课题,需要我们鼓起勇气,直面问题和挑战。

  但同时,张老师也并没有否定“小团体”的意义:初中的孩子正值青春期,正在为了长大、成熟积蓄能量、做好准备。伴随着生理上的快速发育,他们在认知、情绪、行为上常常会感到不安和焦躁,为此他们迫切需要一个能倾诉心事、交流思想并能保守秘密的地方,这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一片独立的、不受打扰的心灵花园。在这个心灵花园中,父母往往不会被邀请进入,取而代之的是他们喜欢的、信任的同学和朋友。所以,很多时候大人眼中看到的孩子间的“小团体”,其实是孩子内在对于安全感、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渴望和需求。

  当孩子遇到“小团体”危机时,父母和孩子需要如何应对呢?张老师有以下建议:

   一、孩子的世界有他们的游戏规则

  通过与身边各种人、事、物的链接、接触与磨合,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不断增加,并为成年后进入社会做好准备。这是孩子在成长中必须要亲自面对和学习的一种基本能力。每一个团体都有自己的游戏规则,孩子世界更是如此。所以,父母即便再焦虑,也不要轻易介入孩子之间的关系和矛盾,不要简单的用成人的思维和眼光看待孩子遇到的问题。很多时候,孩子把他遇到的困难告诉父母,并不是想从父母那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一种情绪情感的释放和宣泄。他们更希望父母能耐心倾听,关心他们的情绪和感受,并给与他们想要的理解和支持。当他们通过跟父母吐槽,压抑的负面情绪被清空之后,他们就会重新获得应对问题的力量和智慧。

  二、放轻松,重新定义团体和友谊

  很多时候,小团体间的所谓问题和矛盾,是源于成员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不足,那种可能被排斥的恐惧会让成员间彼此手牵手的渴望更加浓烈。所以他们会用各种方式向彼此、也让彼此证明自己是“属于”这个团体的,是“属于”彼此的。这并不是要针对谁,只是想要一个确定的安心的答案。所以,当孩子遭遇到“灵魂发问”的“送命题”时,完全可以换一个心态,在不扫双方兴致的前提下,重新定义团体和友谊。比如上文提到的“我跟你们在一起啊!我跟我们小组成员在一起啊!”“在一起”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温暖的、安全的承诺,能让彼此感到轻松而安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轻松、不固着而变得有弹性、有温度,就不会带给彼此很大的压力和负担。作为家长,我们要有意识地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给与孩子足够的弹性和灵活度,耳濡目染之下,孩子在应对自己人际关系的时候也会生出足够的智慧,让看似僵化的问题变得有弹性、有温度,把问题做重新定义,就会有完全不同的视角和感受。

   三、跟着心走,安全自在地在关系中获得滋养

  良好的人际关系互动应该是安全自在的,而不是胆怯讨好或是畏惧为难的。当在一个团体中感到不自在,或是有很多顾虑的时候,就可能需要暂停一下,好好想一想是什么影响到自己在团体中的感受?自己所担心害怕的那个部分是不是真的会那么严重影响到自己?是不是真的没有任何力量去应对?

  诚然,在人际关系中,要真正做到“跟心走”是非常非常困难的,因为有很多因素会牵扯、影响到我们,让我们没办法坦然勇敢地去做自己、跟心走。但这也恰恰是一个强大的、有个人魅力的个体必须具备的一种优秀的心理品质。所以,要想孩子具备这样的心理品质,需要父母在经年累月的教育中不断渗透,给与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归属感和价值感。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给与孩子足够的认可、尊重和肯定,这样孩子就能学会在自己的同伴关系中给与自己和同伴足够的认可、尊重和肯定,就会散发出无穷的人格魅力。一个有人格魅力的孩子,自然能安全自在地在各种关系中让自己、也让别人获得滋养,健康成长。

  孩子的成长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小团体”危机只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各种挑战的一个缩影。父母要舍得让孩子在各种关系中去尝试、去犯错、去经历风雨。在不断的挫折与历练中,孩子会获得属于自己的宝贵的人生经验,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有力量。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做孩子背后强大的力量和支撑,和孩子一起共同面对、共同成长。(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睿)

  责任编辑:邓宗莉

相关链接
 
丹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中国养老金     辽宁省建设工程造价     四川政府采购     沈阳市卫生局     南京教育网     恩施市崔家坝镇人民政府     江苏省常熟市花溪小学     奉化市城北中学     内乡教研网     德州市石芦街小学     荆州中考招生网     天域幼儿园     松滋实验初中     德州幼儿师范学校     上海市陆行中学北校     大丰市飞达路初级中学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北京经贸职业学院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医科大学招生就业处     尤溪实验小学     石家庄职工大学     井冈山革命传统学院     鄞州区高桥镇中心幼儿园     汕头市长厦小学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     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网站     广东北江中学信息网     福州屏东中学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滁州卫生学校     江西省教研网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     大埔虎山中学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logo_home